铸造机械安全标准迎来重要更新:GB 20905-2025《铸造机械 安全要求》将于2026年8月1日正式实施,全面替代2007版旧标准。新版标准不仅延续了对铸造机械安全性能的基本要求,还在结构上作了全面优化,更加突出“风险评估——防护措施——使用信息”这一完整链路。它适用于铸造机械及相关辅助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与维护环节,强调设备安全应贯穿全生命周期。
作为该标准起草单位之一,湾测现对新版核心内容与关键提升进行全面解读,助力企业精准把握要求,提前布局应对。
为了便于企业更好理解,新版标准的条款结构划分更清晰,可概括为以下三个层次:
01 总体要求
明确风险评估和风险降低的基本原则。
强调本质安全设计优先,辅以防护装置,再辅以使用信息的“三步走”策略。
要求制造商在设计阶段即考虑设备的全生命周期安全。
02 通用要求
适用于所有铸造机械的共有要求,包括:
防护装置(固定式、联锁式、可调节防护)
急停和复位装置
声光报警与警示标识
电气安全、防火与防爆措施
设备结构强度与稳定性
同时,提高了对电气绝缘、防护等级和高温环境耐受性的要求。
03 专项设备特定要求
针对不同类型设备提出专门条款,如:
砂处理与造型设备
压铸与重力铸造设备
熔炼与浇注系统抛喷丸清理与切割磨削设备
铸造机器人及自动化系统
此外,还补齐了旧版标准未覆盖的设备类型,使标准覆盖面更完整。
同时,新版 GB 20905-2025《铸造机械 安全要求》,相比 2007 版有五个显著提升点:
1、新增“总体要求”,明确风险控制优先级
新增“总体要求”,明确风险控制优先级
提出风险降低的“三步原则”:
① 本质安全设计 → 例如在造型机设计阶段就避免夹手空间。
② 防护与补充保护措施 → 安装防护栏、安全光栅、急停等。
③ 使用信息 → 提供操作手册、培训和安全警示。
*与旧版相比,新版要求企业必须有系统性风险评估流程,而不只是单点防护。
2、结构清晰,通用与专项分离
通用要求覆盖所有铸造机械,例如:噪声限值、电气绝缘、防火防爆、急停装置位置。
专项要求则对应不同设备类型,如造型设备、压铸机、清理设备、浇注机械等。
*这种分类使设备制造商和用户在查找条款时更直观,避免出现“标准写了,但不知适用哪类设备”的问题。
3、防护装置要求更严格
急停:要求急停按钮在设备危险区域附近“随手可触”,并在任何情况下保持有效。
联锁装置:门锁、防护罩必须具备强制导向触点,确保故障不会导致危险动作继续。
报警系统:增加声光报警配置要求,强调在熔炼和浇注过程中需有提前预警。
失效保持:防护装置一旦损坏,设备应停机或保持安全状态,而不是继续运行。
4、电气与环境适应性提升
新版要求电气部件满足更高的防护等级(IP 防护),适应铸造车间的高温、高粉尘、高湿环境。
对电缆和绝缘材料的耐热等级、耐火性能提出了新要求,尤其是在高温熔融金属附近。
在防火、防爆方面,新增了对铸造过程中易燃粉尘、煤气炉系统的安全措施条款。
5、覆盖更多设备类型
将铸造机器人系统、抛喷丸清理设备、铸件切割和磨削设备纳入范围。
这些设备在 2007版标准中并未明确,导致很多企业没有监管依据;新版补齐了盲点。
对机器人系统,特别强调了防护区域划分、协作空间限制和紧急停止措施。

湾测立体安全传感器-压铸车间码垛工站安全防护
尽管标准对设备制造与使用环节,提出更高可靠性要求,企业在具体落实中仍普遍面临以下挑战:
· 风险评估能力不足,缺乏专业人才与方法论支撑;
· 旧设备整改压力大,空间限制与改造成本成为瓶颈;
· 专项条款落地困难,部分要求缺乏具体参数,执行中存在理解差异;
· 多标准协同复杂,需结合GB/T 5226.1、GB/T 8196、GB/T 16855等配套使用,只看单一标准易遗漏交叉要求。
作为国际与国家标准制定者,湾测长期专注于机械安全的研究与落地,不仅具备完整的标准解读能力,也提供从风险评估到防护设计、整改实施、验证、培训的一站式安全解决方案。

同时,湾测可配套提供全面自研自产的工业安全传感器,如立体安全传感器、安全光栅、安全门开关、安全继电器等产品,共同构建完整、安全、可落地的解决方案。

新版GB 20905-2025的推出,不仅仅是一次条款更新,更是推动铸造行业从“事后补救”走向“源头预防”的转折点。企业只有真正落实风险评估、强化设备防护、建立长效机制,才能在保障人员安全的同时,提升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来源:湾测技术)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113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