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除了802.3标准之外,几乎没有人会否认802.11也许是迄今为止最成功的IEEE标准。随着WLAN走向普及化,并成为大多数用户最为常见的默认网络连接,802.11的影响或许还会更加深远。但这个规范有一个明显的缺陷必须被解决,而且越快越好,那就是规范缺乏标准的客户侧功能。
您能否想象,某个人坐下来开始设计一个蜂窝网络,并决定不需要任何客户侧部分?而这正是时光倒转到1995年在制定.11规范时所发生的实际情况。当时的思想认为,大多数的.11网络将成为一种点对点模式,而不是使用接入点(AP)实现的基础设施。当然,这种假设已被证明是完全错误的,而它所带来的结果非常严重。
首先,迄今为止都没有一种合理的方法能够实现负载平衡。事实上,在目前的.11实现方案中,漫游是完全非确定性的,因为基础设施无法告知客户端该做什么。这本身会对性能和可靠性产生极大影响,而且这种情况正在恶化。没有客户侧功能,我们既无法管理漫游设备,也无法验证一台客户端设备是否正确配置以及是否携带恶意软件。同样,我们也无法避免客户端不与欺骗性的AP连接。
另外,因为终端用户机构或公司需要分别对虚拟专用网络(VPN)和802.1x部分进行验证,所以上层安全性的实现就变得更加困难。当客户端设备空闲时,将其转换为空中监视器或传感器或许是个好办法。这样做可以极大地降低与维护第二个传感器基础设施(用于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相关的成本。如果愿意的话,还可以实现客户侧的纠错和自动清除,从而保护网络的完整性以及企业的数据资产。
但我最担心的事情是,随着我们开始向WLAN加载前所未有的庞大数据量,并在此之上增加有时间限制的流量,对客户侧功能的需要马上就会变得显而易见。
基于Wi-Fi的语音传输(或称为VoFi)正在成为WLAN行业的一个核心推动力。我认为在未来几年,VoFi(当然,是在城域规模的Wi-Fi网络之上)将成为许多企业内的固定设备。缺乏确定性的问题(可以通过客户侧功能来解决)将严重影响WLAN的容量,从而影响无数WLAN的性能。这种情况潜在地会导致出现许多专有的客户侧实现方案,进而使互操作性变得难以保证。
我们需要把各种专有技术的努力扼杀在萌芽中,并马上转向制订标准的客户侧功能。当然,我们将增加一些有吸引力的元素,用于经认证或安全的扩展,从而使产品实现多样化并能够满足特殊需要。但核心的客户侧功能必须在所有的产品中保持一致。
这个任务应该由802.11还是由Wi-Fi联盟或其它组织完成呢?我个人并不关心这个问题,但是我认为,这项工作无论从管理者或是任务完成者(即工程师)的角度而言,都应该赋予其最高的优先级和最大的关注度。现在已经到了该采取行动的时候了。
Craig Mathias是Farpoint集团的负责人。
作者:Craig Mathi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