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原好子)
随着新型银行卡和信用卡不断进入日本市民的皮夹和手袋,磁性条码卡正在退出公众的日常生活。在接触式IC卡替代老式塑料卡的同时,非接触卡迅速在日本流行起来。
最初,非接触卡从日本公交系统的车票销售和其它交易中找到了大规模应用的空间。而日本政府今年推出的居民注册网络预计将加快非接触卡的应用进程。
这个基本居民注册网络系统又称为Juki网络,它允许日本居民在任何一个日本地方政府机构申请居民身份证。日本政府估计,在2004年3月以前将会颁出300万张卡。
该系统为每个居民分配一个独特的11位ID代码,并把分布在地方管理机关用于处理居民注册数据的所有现有计算机都链接起来。每台计算机通过防火墙和一个通讯服务器连接到这个系统。
该网络本身依赖于专有链接,不过在后期阶段,其中一些信息将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访问。通过Juki网络,日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能够共享持卡人的信息。
日本政府试图把这个系统培养成支持“e-日本”战略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
在Juki网络的第一个实施阶段,这些卡将主要用于在管理机构接受居民申请身份证和护照等文件时验证身份。在下一阶段,身份验证功能将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从而扩大这些卡的使用范围。
Juki网络使用ISO 14443类型B标准格式的近似非接触IC卡。这些卡工作在13.56MHz频率,能够在1至20厘米的范围内以106Kbps的速度与读卡器和写卡器进行通讯。这些卡的存储器容量在32KB以上。
“2005年左右,日本的驾驶执照将开始采用ISO 14443类型B卡。受此鼓舞,该格式在公共领域的应用将不断扩大,”Fuji Chimera 研究所的助理总监Hiroshi Urano表示。
非接触卡驾驶执照将把私车驾驶员的通关速度提高到公交车的水平。在这个领域,索尼已经凭借其FeliCa技术建立了一个准事实标准,该技术符合日本铁路工程师协会定义的Cybernetics标准。
这种卡具有一个8位RISC CPU和4KB存储器,可工作在2到10厘米的范围内。它的工作频率为13.56MHz,发射速率达到212Kbps,是ISO 14443类型B卡的两倍,允许在0.1秒内完成卡检测、验证和数据读/写等一系列的检票操作。
FeliCa格式首先于1997年应用于香港的地铁、巴士和轮渡等运输系统。从那时开始,索尼已经向香港供应了大约1,200万张卡。日本最大的铁路服务公司东日本铁路公司在2001年11月采用FeliCa格式的Suica卡代替了磁卡。据这家公司的发言人透露,正在使用之中的Suica卡大约有700万张。
索尼表示,截止到2003年6月,它总共发运了3,800万张FeliCa卡。
其它一些在建项目也将采用FeliCa卡。在11月,西日本铁路公司发布了用于自动验票门的Icoca卡。由大约50家私人铁路公司组成的Surutto Kansai协会将使用与西日本公司兼容的FeliCa卡。虽然该协会的非接触卡不会在所有成员铁路公司同时铺开,但几家公司将在年底前开始提供IC卡服务。
该协会的Pitapa卡还将用于实现一个邮政付费系统。Sumitomo Mitsui卡有限公司和日本研究所有限公司(它们在日本提供签证和万事达信用卡服务)将与Surutto Kansai联合支持和提供邮政付费网络的收款服务。
东日本铁路公司也准备与东京的其它私人铁路、地铁和公交公司共同推出一种公用IC卡。目前,该地区的地铁、私人铁路和公交系统使用互不相同的磁卡。这三大集团定于2006年推出相互兼容的FeliCa卡。
“这些举措将使FeliCa成为日本交通运输领域的事实标准,” Fuji Chimera研究所的Urano评论道。他还预计,这些卡将会添加信用卡和银行卡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