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柏林国际电子产品展(IFA)(欧洲最大规模的消费电子展览会)上,最引人注目的产品是走向平面化的电视机。地面数字广播的开通或交互式节目的出现都没有调动消费者的胃口,但随着电视平台正在向LCD显示屏过渡,平面电视却正在刺激消费者的新需求,。
“今年,消费者感觉最明显的变化不是数字电视,而是平面电视,”Micronas公司数字电视行销总监Peter Rost表示。
“与此相应的一个新趋势是电视平台的核心器件将从8位微控制器向32位CPU过渡,这对于芯片制造商来说是一个黄金机遇,”Rost指出,“在过渡期间,业界必须维持兼容的软件开发环境。”
与此同时,向LCD转移的趋势将使电视市场向以往专注于PC显示器和高档投影仪领域的芯片制造商敞开大门,这有可能加剧传统消费电子与PC两大阵营相关芯片供应商之间的竞争。
LCD电视增长速度惊人,全面起飞尚需时日
飞利浦公司负责消费类业务的执行副总裁Leon Husson表示,LCD电视是最重大的市场机遇。“在电视领域,LCD替代CRT的速度将远远快于市场研究公司的最新预测,”他说。
市场研究公司iSuppli/Stanford Resources预测,全球LCD电视的出货量在2007年之前将保持74%的年复合增长率,届时平面电视在销售额或销售量上可能会超过CRT电视。该公司高级分析师Riddhi Patel表示,LCD电视市场今年将增长130%,但数量才刚超过300万台。
制约LCD电视大规模出货的主要因素是其高昂的价格。在LCD电视的成本构成中,LCD面板占50%-80%,其价格能否大幅下降是平面电视起飞的关键。到2005年,LG飞利浦、三星和日立等公司将开始运行可制造大尺寸面板的第7代生产线,从而促使大屏幕LCD的价格显著下降。因此,LCD电视有望在2005年真正成为市场热点。而到2007年随着第7代LCD工艺投入量产,LCD电视的市场将开始全面起飞。
传统电视芯片厂商具系统知识优势
欧洲的三大电视芯片供应商飞利浦半导体、Micronas和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都在IFA上展示了LCD TV芯片解决方案,希望成为这个市场的主导厂商。他们的优势是拥有全面的电视系统知识和知识产权(IP),包括覆盖逐行扫描模拟电视、数字/模拟混合电视和高端数字电视的现有芯片解决方案。
飞利浦的参考设计采用了该公司现有的单芯片电视解决方案PNX300x。该芯片允许在模拟电视上进行数字处理。在参考设计中,PNX300x是与SAA6713缩放器(scaler)配套使用的。
ST采取双管齐下的策略,同时迎合传统电视机制造商和PC显示器供应商的需要。在PC领域,ST提供一种集成了数据分割器(slicer)、图像缩放和质量改进算法的数字色度解码器。ST电视部总监Jean-Yves Gomez表示,该解码器可以与Genesis、Pixelworks等公司的缩放器IC一起使用。
在电视方面,ST将推出一种基于32位CPU的电视平台,以使用其自主开发的LCD缩放器来取代CRT RGB转换器。该平台将集成色度解码和视频处理功能。
在推动向平面电视机升级的过程中,芯片制造商还必须同时关注向数字电视机的过渡,尽管这项工作启动比较慢,但它无疑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在这两个转变过程中,芯片制造商必须确保电视制造商能够继续利用他们在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已有投资。
意识到这种趋势,飞利浦在IFA上发布了一种用于混合数字电视和家庭娱乐中心的家庭娱乐引擎。PNX8550集成了一个MIPS RISC内核和两个240 MHz的TriMedia内核,可与SAA6713缩放器一起使用,以创建数字平面电视。“因为该系统级芯片是基于与飞利浦模拟LCD电视参考设计相同的软件开发环境,所以当你向LCD电视过渡时,它仍能保护你在TriMedia方面的投资,”该公司宽带IC解决方案行销经理Paul Martin表示。
来自PC阵营的竞争者不断涌入
随着传统电视制造商争先恐后使用LCD和缩放器代替CRT和CRT显示器控制器,PC显示器制造商也正设法把电视功能添加到计算机中,并改善电视输入信号的图像质量。台湾地区、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地的PC显示器公司都力图挤入LCD电视市场,因为这比进入CRT电视制造业的成本要低很多。
缩放器IC供应商,如Genesis和Pixelworks等公司在PC显示器和高档投影仪方面的实力很强,目前它们正在进入LCD电视市场。据Pixelworks透露,三星电子最近为其高性能LCD电视产品线选用了Pixelworks的视频图像处理器IC。Genesis表示,欧洲最大的电子企业之一Vestel Electronics在IFA上演示的LCD电视就采用了它的数字视频格式转换器。
Genesis的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Anders Frisk也强调了“恰当的缩放器技术”的重要性。Genesis的缩放器包括解交织功能,而且该公司已经把其全资子公司Faroudja的家庭影院技术集成到其解决方案中。
iSuppli/Stanford Resources的高级副总裁David E. Mentley指出,Pixelworks、Genesis、iChips、SmartASIC和Oplus等公司都在为LCD电视生产图像处理器。“这种器件不只是缩放器,因为它们还能处理解交织、纹理去除和色彩控制,”Mentley说。
各类企业正在不断加入这个“战场”,但前景并不明确。“许多顶级系统生产商仍然自己开发芯片,”Mentley指出,“所以这些产品的商业市场只是刚开始显现。”
中国LCD TV设计博采众长
TCL、康佳和创维等中国电视制造商都在积极研发LCD电视,并已经推出一些产品。目前,中国面向行业应用的产品以17英寸以下的小尺寸LCD电视为主;家庭应用则以20英寸以上的产品为主。由于中国的数字广播标准尚未确定,所以这些LCD电视都没有配备数字电视功能,如果要收看数字节目,需添加数字高频头或外置机顶盒。
在设计上,中国电视机制造商主要采用来自两个不同阵营的结合方案,即前端电视功能选用飞利浦和ST等传统电视芯片供应商的解决方案,而后端缩放器选用Pixelworks和Genesis等LCD控制IC供应商的芯片。因应这种趋势,飞利浦和Pixelworks已经开始向亚洲推广结合了双方技术的LCD电视参考设计,它包括飞利浦的Ultimate One Chip III单芯片和Pixelworks的PW1306图像处理器IC。此外,台湾LCD控制IC供应商也加入了这场竞争。凌越科技(Topro)、旺宏和凌阳等公司都推出了集成式的缩放器或控制器芯片。他们的产品在15-17英寸的LCD电视上具有成本优势,而对于更大尺寸电视方面,在图像质量上则仍有待提高。
在CRT电视转向LCD电视的过程中,中国制造商面临的设计挑战包括:板的主频更高了,由以前的100MHz提高到目前的500-600MHz,因此EMI问题变得更棘手;2.软件更复杂,除了解码器外,LCD电视的逐行处理和高清处理等功能都增加了对软件的需求。CRT电视的软件代码容量一般为50-60k,而LCD电视的代码容量可以高达250k。
除了解决这些问题外,中国制造商正致力于进一步提高LCD电视的画质,以便与日韩厂商竞争。为了吸引用户,中国制造商还尝试为LCD电视添加一些新的功能,例如整合DVD播放机等。
作者:吉田顺子、颜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