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Bishop & Associates数据,2002年全球连接器市场比2001年回落9.6%,销售额为231.3亿美元。这已经是连续第二年下滑,2001年曾经下降19.1%。HSPACE=12 ALT="表1:1999-2003年中国连接器市场供需指标。">
但亚太地区表现良好,实现增长7.2%。Bishop & Associates发布的2002年全球连接器报告指出,这主要是由于全球生产能力不断向中国转移所致。在全球其它地区不断衰退的同时,中国市场的比重却增长迅速。中国大陆连接器市场的规模占亚太地区总量的23.4%。包括中国香港在内,则占亚太地区总量的31.1%。随着生产能力进一步向中国内地转移,2006年中国内地连接器市场的规模将超过亚太地区的半壁江山。
近几年来,由于中国连接器的上游产业发展迅猛,包括计算机、通讯产品和消费类电子在内的3C产业以及数据传输业务在中国的发展潜力均十分广阔,2000年连接器的市场规模达到72.5亿元,比1999年增长25.9%,2001年由于受国际市场的影响, 仅比2000年增长9.1%。进入2002年以来,虽然通信系统设备市场下滑,但消费电子、网络设备、通信终端产品产量增长迅猛,拉动了连接器行业的发展,2002年国内连接器市场销售为94.2亿元,比2001年增长19.1%。同时,台湾地区厂商及国际连接器厂商纷纷在大陆投资设厂,使得连接器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减少了进口,由此产生的规模效应使连接器的制造成本也在降低。
未来几年中,由于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可继续维持15-30%的年增长幅度,对于连接器的需求也将同步增长。另据信息产业部发布的2003年信息产业形势报告,今年1~6月全行业生产增速达到27.2%,增幅比去年同期高出10个百分点,总体上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但受“非典”疫情和同期基数不断加大等因素影响,生产增幅有所回落。通信类产品生产增速为2.38%,计算机类产品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增幅达46.6%,继续居各类产品之首,对全行业贡献率为41.4%,消费类产品保持平稳发展的态势,1~6月生产增幅达到16%,对全行业生产增长贡献率为12.9%,这显示出对于连接器需求量较大的领域发展态势良好,连接器市场增长有望创新高。在各种电子产品生产持续增加的拉动下,预计2003年连接器中国内地需求将增长18.3%,达到111.4亿元。HSPACE=12 ALT="表2:2002年国内连接器市场前10名厂商。">
目前在中国内地连接器市场中,由港、台厂商以及跨国公司组成在数量上已经过半,在技术水平、生产工艺和能力方面更是超出本地厂商。因此中国内地连接器厂商面临着巨大的压力,需要加强技术、运营和服务,他们正在利用本土优势和制造资源,采用灵活的生产模式,同时采取与第三方合作的方式加大力度进行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积极参与这场激烈的竞争。目前无论国内厂商如四川华丰、上海安普泰科,还是港台厂商如耀程股份有限公司、金桥科技、安填企业股份有限公司、Chyao Shiunn电子以及坚泳工业有限公司,以及国外厂商如泰科、安费诺、Molex、FCI等都是生产各种高质量连接器的专业制造商。
目前中国约有600家企业在从事连接器生产或加工,国有的连接器厂商一般规模都不太大,而民营股份制企业、合资企业的规模且越做越大,投资每年递增,并迅速占领了国内配套市场的大量份额。国有连接器企业的普遍规模较小,员工人数在500人以下的厂商占85%。中国连接器市场内的知名品牌并不很多,市场竞争相当激烈。现在每年都有小厂关门。
从国内连接器看,中国是连接器市场规模发展潜力最大的国家,但是由于中国连接器行业生产起点不高,开发创新能力弱,新技术产品严重滞后,产品技术性能、生产工艺技术等与国际水平相比,尚有约5-10年的差距,大量的需求国内企业还无法满足,进出口贸易额的逆差也比较大。目前国内厂商主要集中在中低档产品,而具有市场发展潜力的片式连接器、新型微型高速连接器,还很少有企业能够生产。
作者:李靖
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