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手机正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化发展趋势。一方面,高端手机向多功能集成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低端手机朝着更低成本发展。继飞思卡尔、飞利浦宣称要实现30美元的手机之后,英飞凌又推出新的超低成本(ULC)手机参考平台,有望将GSM手机的成本降低到20美元以内。
Infineon认为,对于只有短信功能、能通话的基本型手机的需求仍然有所增长,因为许多人并不太看重一些增值应用,如拍照、上网、音乐播放和游戏等。ULC手机就是针对这些用户的。
图(a)带SMS功能手机一般需150-200个元件;(b)英飞凌的ULC平台将板上组件数量减至100以下。
Infinon面向低端手机推出的超低成本(ULC)参考设计平台可提供符合GSM900/1800、GSM850/1900标准的双频手机所需的全部硬件和软件,包括GSM射频/基带单芯片、RF组件、电源、闪存、操作系统、硬件驱动器、GSM协议栈和简单易用的人机界面。英飞凌宣称,该ULC平台可以使得当前具有短信功能的GSM手机的成本降低一半,从35美元降到20美元。
英飞凌公司入门级手机事业部副总裁兼总经理陈荣坤指出,目前对低端手机的投诉率最高,无形中会增加服务与维修的成本,因此对于低端手机而言,手机的可靠性、易用性、外观尤为重要。
虽然瞄准的是低成本手机,但是Infenion仍然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其中单芯片的GSM射频/基带芯片E-GOLDradio(PMB7870)集成了四频射频、数字基带和模拟基带,射频部分采用了CMOS而不是BiCMOS工艺,因此整个芯片都采用CMOS工艺制成。此外,模拟基带部分还集成了多媒体处理功能,为将来的和弦、彩屏等功能提供了基础架构。整个PMB7870由于把射频和基带集成到一起,无需两者之间相互的电容器和分立元件,因此,芯片面积减少了近30%。电源管理PMB6814芯片作为单独的芯片,对整个处理器和手机系统进行供电,并管理锂电池和镍氢电池的使用和充电。
此外,Infineon还对协议栈和人机界面进行了优化,减少了对内存容量的要求,因此只需要采用2M NOR闪存。据陈荣坤介绍,如果将来需要支持彩屏、和弦等应用,只需更改闪存容量到4M即可。在功耗方面,Infineon对整个系统进行了优化,只需采用便宜的镍氢AAA微型电池或者采用标准的??电池。
整个参考平台采用的是4层PCB板,板上组件数量少于100(而一般带短信功能的GSM手机需要近150-200个电子组件),并且采用单面贴装而不是双面贴装,降低了对工艺的要求和成本。
同时,陈荣坤还表示,这种低端的手机是需要靠运营商来进行推进的。ULC手机平台支持不同的语音编解码器,例如增强型全速率(EFR)、全速率(FR)、半速率(HR)、自适应多速率(AMR),因此,可以方便移动运营商根据网络使用情况控制语音音量和用户容量,减少网络运营商成本。
InfineonULC手机的参考设计平台预计2006年第一季度开始批量生产。
与此同时,Agere 公司在中国推出面向EDGE功能电话与智能电话的Vision X115基带芯片解决方案,内部采用Vision硬件架构与OptiVerse软件框架。据该公司移动事业部市场总监Mark Bode介绍,其特点是能使手机具有丰富的音频与视频功能,同时保持话音的畅通与优质。
Agere认为话音通信功能是最重要的功能,因此x115作为多内核基带产品,通过增加内核把通信与应用处理进行了分离,即使增加了功能丰富的多媒体性能,但对通信性能毫无影响。
过去Agere在其单内核的基带产品,主要是数字基带部分采用ARM9进行对通信与应用层面的控制,由于通信与应用软件共享同一个处理器及存储空间,相互耦合增加了系统集成、调试以及验证所需的时间,而资源共享增加了系统开销,降低了整个系统的效率。
而在多内核基带芯片X115中,数字基带处理器内部采用的是面向通信中话音处理的DSP16KS2以及基于ARM7的通信协处理器,面向多媒体处理应用的则是单独的基于ARM926EJ核的处理器;模拟基带则集成了电源管理功能以及触摸屏控制器、DAC、ADC等。由于多内核数字基带部分把通信内核与应用内核进行了分离,简化了应用代码的开发、测试与验证,使得客户能开发应用与人机界面,并可以确保运营商网络通信的完整性。
此外,虽然增加了ARM7,但在电源管理方面却简化了复杂度,使得功耗优于过去采用1个ARM9的电源管理。Mark Bode介绍说,多内核基带芯片增加了开发的灵活性,可以实现对系统的优化,较单内核基带芯片可实现的总体系统成本缩减20%,并使得体积也减小20%。
采用X115芯片的解决方案其特性包括:支持850/900/1800/1900的带宽、多时隙Class12、具有视频播录放功能、支持200万像素相机、立体声音频、FM广播、和弦铃声、Web浏览、双显示屏、蓝牙接口、IrDA、USB2.0 OTG、SIM锁定以及语音识别、即时通信等多种功能。
作者:黄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