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夏普公司总裁Katsuhiko Machida在1999年宣布,夏普将在日本逐渐淘汰CRT电视,并从2005财政年度开始只生产LCD电视时,人们对之抱以好奇和怀疑的目光。今天,比一扇门大但厚度不到1毫米的玻璃基板正平稳地沿着夏普先进的全新生产线运行。
因为Machida最早决定集中全力生产LCD电视,所以夏普在全球市场上独领风骚。根据Display Search公司的调查,今年第一季度夏普占有全球大屏幕LCD电视26.5%的市场份额。三星和索尼紧随其后,各占11.9%。这家市场研究公司还预测夏普的份额将继续扩大,因为它的第六代Kameyama工厂已经开始批量供货。
与此同时,日立公司、三菱电气公司和东芝公司联手以一种不同的商业模式来生产LCD电视。今年9月,他们宣布成立一家合资企业,将专注于生产最流行的26和32英寸LCD电视面板。随着其他主要竞争对手开始量产第六代基板,并准备第七代生产线,这个市场将持续保持火暴。
由于快人一步,夏普继续保持市场领头羊的位置。今年初,夏普启动了世界上最大的第六代LCD工厂Kameyama,并锁定37英寸电视作为它的主要目标。这个全配套的LCD工厂包括面板制造和电视装配,它采用1,500 X 1,800毫米的玻璃基板,从中可以切割出6块37英寸面板或12块26英寸面板。第一条生产线已经于今年1月投入运营,产能为每月15,000块基板。据夏普透露,该生产线的运行很快进入正轨,今年4月达到约80%的良品率。
今年8月,夏普开始运营第二条生产线,产能为每月12,000块玻璃基板或72,000块37英寸面板。Kameyama工厂的第三条线定于明年初投产,产能为18,000块玻璃基板,届时将把夏普的月总产能提高到45,000块基板。
在扩张第一座工厂的同时,夏普正规划在Kameyama建设第二座工厂,并定于2006年动工。
此外,夏普在8月推出的45英寸LCD电视屏得到了比预期更好的市场反应。该公司正在重新评估建设第二座工厂的计划,以决定是专注在40英寸以上的大屏幕上还是把产品尺寸保持在30英寸的范围。一个第六代基板可以切割出3块45英寸面板,但如果把重点转向40英寸范围,夏普将有其它选择。“评估和改进工艺比选择如何使用大型基板更重要,”Machida说。
在LG Philips LCD公司方面,它已于今年9月开始运营在韩国Kumi的第六代工厂P6,所采用的玻璃基板为1,500 X 1,850毫米,比夏普的稍大。在一年内,该工厂的产能预计将上升到每月90,000块基板。
Kumi工厂是LG Philips的电视用LCD面板的供应基地。该公司还同时在筹备第七代生产线。新厂址选在汉城北部的Puzu,已于去年3月破土动工,计划在2006上半年开始运营。该厂的基板将大于2平方米,LG Philips LCD公司的一位发言人说。LG Philips在Puzu的工厂将集中生产42英寸以上的面板。
三星和索尼的合资企业S-LCD公司将在明年上半年启动第一条第七代生产线。1,870 X 2,200毫米的玻璃基板可以切割出12块32英寸面板或8块40英寸面板。S-LCD已经完成Tangjung厂房的建设,并于7月开始安装设备。S-LCD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Won-Kie Chang还没有证实双方进一步的合作,只表示这取决于第一条生产线的成功。
与此同时,日立、三菱和东芝的合资企业瞄准了LCD电视目前的热点:26到32英寸面板。“该合资企业将专注在大屏幕面板中的这些主流尺寸,”日立公司总裁Etsuhiko Shoyama说,“在各种尺寸的面板中,这个范围的产品最好卖。通过专注于这个范围,合资企业将能够以有竞争力的成本供应这些面板。”
日本经济、贸易和工业部(METI)曾经对这个合资企业表示出浓厚的兴趣,目的是促成日本的第二个LCD生产基地,工业分析师评论道。一些人认为METI也许想资助该合资企业。日立公司第四代基板(730 X 920毫米)生产线的规模在日本仅次于夏普,它一直在寻求合作伙伴以扩大LCD投资。在索尼与三星联合生产LCD之前,日立通常被视为索尼可能的合作伙伴。
日立、三菱和东芝公司在今年1月同意建立一家合资企业,总投资大约为5.5亿到6.4亿美元。50%的股份属于日立全资子公司Hitachi Displays公司。东芝和三菱将各自持有价值1.38亿美元的股份。来自LCD面板客户、设备制造商和材料供应商的其他投资者获邀参股4,900万美元。
该合资企业将在Hitachi Displays公司Mobara工厂的第六代无定形TFT LCD生产线处建造一座新工厂,总投资大约10亿美元。该生产线将在2006年第三季度开始运营,并在2008年底达到250万块37英寸面板的年产能。这就是说在全负荷运行时每月生产大约35,000个玻璃基板,这个产量比夏普和LG Philips等顶级LCD供应商在2005年初能够达到的产量少。三家合作伙伴还没有准备进一步扩张的计划。
该合资企业的产出主要由三家母公司分享。每家公司的份额不一定取决于它们的投资比率,Hitachi Display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Fumiaki Yonai说。虽然该合资企业将成为各家公司的稳定LCD面板供应源,但这些母公司也有自由从其它供应商购买面板,以满足它们在尺寸、种类和批量方面的需求。
日立的屏内交换(IPS)技术将使该合资企业的面板与众不同。“IPS技术是我们决定成立合资企业的主要原因之一,”三菱总裁Kunio Nakamura表示。在一块基于IPS的LCD中,当施加一个电压时,液晶分子的旋转平行于该基板。不同于广泛使用的扭转向列型(TN)LCD,该液晶模块的移动不会导致从不同角度观看时图象出现差异。因此,该面板具有170度的水平和垂直视角。
日立的Shoyama预测LCD电视市场在2006年将达到1,500万台,包括大约500万台26到32英寸的产品。“在这500万台目标市场中,我们的合资企业意图供应大约160万台,”他说。到2008年,全球总市场将上升到2,800万至3,000万台,而26到32英寸电视将达到约1,000万台。该合资企业的目标是占有这个市场近20%的份额。“我们预计大部分出货量将集中在26到32英寸的范围。在这种情况下,采用第六代生产线是最合理的,”东芝的总裁adashi Okamura表示。
26到32英寸的范围可能是日立在两个合作伙伴要求下的一种妥协。“日立曾经考虑一条第七代生产线,但最终与三菱达成妥协,因为三菱有自己的PDP生产线,并不需要更大的LCD面板,”东京Techno研究系统公司行销总监Shukuke Hayashi指出,“但是,维持与那些拥有第七代和第八代生产线的公司相同的成本竞争力将成为他们面临的挑战。”
三菱把重点放在等离子显示面板(PDP)业务上,而且已经建立了一条从面板制造到电视装配的综合生产线。三菱正在大力促销37英寸以上的PDP电视。与此同时,东芝正在与佳能公司共同开发表面传导辐射面板,它也致力于促销更大面板的电视。三菱和东芝因而不需要37英寸以上的LCD面板。
除了日本和韩国,台湾地区也在迅速扩张生产。因此,分析师指出2005年可能出现供需失衡。“然而,从长远来看,大屏幕LCD电视仍然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夏普的Machida说,“全世界对彩电的年度总需求量是1.3亿台,而LCD电视仍只占这个需求量的6%。”
作者:原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