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他许多半导体巨头一样,全球第六大半导体供应商意法半导体公司(ST)不断加强其亚太区和中国的业务拓展,今年6月在深圳、上海举办的“ST客户日”成为近年来该公司在中国乃至亚太地区举办的规模最大的区域性客户活动。正如ST总裁兼首席执行官Pasquale Pistorio指出的,在当前的半导体行业发展趋势下,任何大企业要忽视中国和亚太市场都不会得到进一步成功。
据市场调研公司Gartner Dataquest的最新报告,2002、2003年ST都是亚太地区排名第三的半导体公司,增长21.2%;在中国半导体市场的销售排名也是连续两年保持第二,仅次于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公司英特尔。
虽然战绩不错,但面临的挑战和竞争也不小。从内部来看,虽然2004年第一季,该公司在亚太区的收入已占公司总体收入的42%,超过全球其它地区,但其中在亚太和中国设有制造工厂的欧美客户(如诺基亚、阿尔卡特等)贡献很大。有数据显示,ST的亚太地区本地客户对公司总体销售收入的贡献率仅为16%,例如在中国,该公司有75%的产品是销往上海等地的外资生产厂。从外部竞争来看,目前在亚太地区和中国市场排在ST之后的几个半导体巨头发展很快,如TI、英飞凌科技在中国的增长速度2003年分别达到34%和59%,超过了ST的33%。
内忧外患促使ST将发展本地客户作为其亚太地区和中国市场的一项重大战略,也是本次客户日活动的主要目的。除了建设大大小小的制造和封装厂以及成立销售办事处、物流仓储中心,近年来ST的一系列研发投入特别值得一提。继新加坡亚太微芯片设计中心之后,1994年ST在深圳成立了亚太区第二家全面用户定制设计中心。这两家设计中心全部利用卫星与公司设在世界各地的其它研发中心和设计部门联系,从而能够获得公司内部所能提供的最新先进设计技术。
深圳设计中心具备从规格说明到规模化生产设计世界级芯片的能力,成为中国最先进的集成电路设计中心之一。另外,ST还与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合作成立了ASIC 研究中心,以研究和开发基于先进数字和混合信号的ASIC。
2003年,该公司又在北京设立了一个研发中心,主要进行芯片组解决方案的开发,如TD-SCDMA手机芯片组。该中心还与中国一些大学及科研院所合作开发高清数字电视等项目。加强与中国电子行业的合作、开发符合中国标准的产品可为ST抢占数字电视、3G等市场先机打下基础。
半导体厂商们都意识到为中国用户提供本地化解决方案变得日益重要。为了赢得更多现实客户,ST又在上海和深圳建立了应用中心,以进行新的设计开发和提供相关解决方案,为消费电子、影像、显示器、无线通信、网络和智能卡方面业务提供技术支持并参与开发工作,帮助客户实现产品快速上市。
ST强调产品差异化的发展战略,聚焦电信、计算机外设、消费电子、微控制器和汽车电子领域;选择性进入存储器、逻辑器件、分立器件标准IC等通用产品领域,例如不打算进入竞争激烈的DRAM领域。差异化产品将为某一特定用户或特殊用途而定制或半定制的可编程产品综合起来,因而具有较高的系统内容。这个结果反映出ST认识到系统级芯片技术的重要性,该技术是适应集成产品快速增长的关键因素,有助于在新兴领域中获得成功。2004年第一季度,该公司差异化产品已占整体销售额的68%,占亚太地区销售额的60%。
根据独立分析机构的最新资料,2003年ST是全球机顶盒IC、MPEG-2 解码器、硬盘驱动IC的最大供应商,模拟IC、智能卡IC和xDSL收发器的第二大供应商,也是汽车电子的第三大半导体供应商。另外,在存储器市场,ST是NOR 闪存的第四大供应商,在无线通信IC市场也位列第四。
过去一年,DVD、手机存储器、机顶盒、ADSL、软件等应用领域对ST的中国业务贡献最多。今后ST还将配合新产品、新方案的推出在中国拓展更多市场领域。例如新推出的Nomadik多媒体处理器、SMOP CMOS图像传感器技术、千兆位NAND闪存以及开发中的16-64MB PSRAM、64-256MB LPSDRAM等拓展了ST与本地移动终端制造商的合作空间。另外,工艺和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也使其能更好地满足中国客户日益苛刻的低成本要求(如图1)。
“未来几年内,ST的60%投资会流向亚太地区,中国将是其中重要的地区。明年我们将与合作伙伴在中国共同投资建设一个晶圆厂,日后还会考虑在中国建立自己晶圆厂。”Pasquale Pistorio表示。
作者:赵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