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倪兆明)
由台湾民间高科技产业研究公司拓??产业研究所主办的“热门消费电子产品趋势论坛”日前在上海拉开了其中国大陆巡回论坛的第一站。拓??产业研究所所长陈清文作了“数字消费电子产品潮流展望”的主题报告。
陈清文认为,曾经推动世界电子产业发展的“PC时代”已经告一段落,我们已经开始进入了“数字消费电子”时代。陈清文列出了包括英特尔、微软、苹果电脑、戴尔等在内的厂商名字,指出这些PC时代的主要技术和产品供应商也已经开始向数字消费电子产品领域进行战略性转移。而以三星为代表的韩国厂商和索尼为代表的日本厂商已经开始在数字消费电子产品和技术方面进行布局,以期在数字消费电子时代获得领先地位。
在本次论坛上,拓??产业研究所IA研究中心主任柯维华作了“全球智能手机(Smart Phone)之发展与关键零部件分析”的市场研究报告。柯维华说:“根据拓??产业研究所估计,2003年因相机手机、智能手机热卖,原本担忧的SARS影响只对部分区域和公司产生了冲击,全球手机市场整体仍将达到4.5亿部。”
柯维华还详尽介绍了手机关键零部件的市场供应的趋势,他指出,MSTN显示器的出货量呈下降趋势,而CSTN出货量明显上升,OLED则小幅稳定向上攀升。在智能手机影像传感器方面,柯维华比较了CCD和CMOS产品的优劣。他说,尽管各家厂商纷纷在像素、精细程度、省电效率、整合度、模组尺寸与价格上下工夫,但CCD和CMOS各有利弊,“完美”的产品还未出现。在半导体芯片领域,柯维华认为PA+Transceiver(Direct Conversion)+Baseband(Analog/Digital)将成为智能手机芯片组的发展趋势,而零中频、以及双处理器架构也是值得注意的一个发展动向。
另外,拓??产业研究所研究经理李俊毅还作了“全球数码相机(Digital Still Camera) 产业与市场发展趋势”的报告,拓??产业研究所资深研究员黄振邦作了“大型化趋势下之LCD TV发展与成功关键分析”的报告。
李俊毅报告的结论指出,2003年全球数码相机出货量可望达到4,000万台以上,而中国市场因中国加入WTO以及取消每年1,400万美元的进口上限,未来成长潜力值得观察。同时日商及台商看好市场纷纷扩产,可能对价格形成压力。在产品技术方面,数码相机和手机的结合成为趋势,而数码相机也可能成为家庭网络(Home Network)一环,将具备包括WLAN、Bluetooth,甚至是3G等无线通信能力。
黄振邦的报告则预测LCD TV市场在2004年后将快速成长,而同时LCD TV关键性零组件厂商仍将享有较高的毛利。在产业链方面,日本的关键零组件制造将继续向台湾转移,而台、韩的次要零组件生产则向中国大陆转移,在这一过程中,日本厂商的重要性将日渐式微,但中国LCD厂商迎头赶上的难度仍然颇高。
据了解,拓??产业研究所是第一次在大陆举办这样的论坛会,中国厂商一直以来主要通过国内的一些市场调研公司和一些相关行业会议来获取有关产品市场和技术发展动态,本次拓??产业研究所提供的世界消费电子厂商特别是韩、日、台厂商动向引起了与会近200名拓??的会员厂商代表和其他本地电子整机制造商、电子设计厂商和芯片厂商代表的强烈兴趣。
拓??产业研究所所长陈清文还对本刊表示,在数字消费电子时代,韩国和日本厂商将扮演重要角色,它们将成为台湾厂商的主要竞争对手,因此拓??产业研究所特别加强了对韩、日系厂商的研究,范围涉及韩、日厂商的生产能力、市场策略、技术研发动向等,以供台湾和大陆的厂商进行参考。
他同时介绍,台湾厂商在数字消费电子产品方面,从设计到制造等环节都有所突破,例如,台湾厂商已经可以批量生产CCD/CMOS影像传感器,甚至在光学镜头制造这些日本公司独霸的领域也有进展。陈清文还表示,拓??将进一步和大陆的厂商加强沟通,因为台湾电子制造业向大陆转移的大趋势已经形成,而大陆厂商和台湾厂商的相互配合也将是在中国市场有效对抗韩、日系厂商的一个重要方面。
有关台湾厂商在新的“数字消费电子”时代的角色和机会,拓??产业研究所IA研究中心主任柯维华称,台湾厂商将继续采用其PC时代的“杀手锏”-紧跟技术发展趋势并迅速降低制造成本,台湾厂商正是依靠这一点在PC时代雄霸PC周边产品市场,也将同样依靠这一点在数字消费电子时代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