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子日益成为中国电子工业关注的热点之一,数据可以清晰地证明这一点:2003年中国的汽车产量达到了4.4百万辆,增幅约35%,而预计在2004年,产量将达到5百万辆以上。同时,一些权威调查公司也预测,201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的第二大汽车制造国。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摆脱了传统的机电产品的形象,而日益向电子化、智能化、网络化发展。汽车电子在整车中的比例也将由目前的20%在未来5年内上升到30%以上。顺应这种发展趋势,中国的汽车电子供应商已达到1,000家左右。按照isuppli公司的分析,2003年中国汽车电子行业的销售额是27亿美元,至2007年将达到54.7亿美元。
汽车电子工业的发展给相关的IC、元器件创造了巨大的需求,同时也将推动诸如高清晰显示、卫星导航、智能交通和移动网络的发展。
机遇正摆在我们面前,但中国本土的汽车电子企业更要清晰地意识到自己所处的环境:目前中国的主流车型和技术基本上来自境外,相配套的电子设备情况也基本类似;另一个事实是,目前中国的主流汽车电子设备和系统/子系统制造商也大多具备外资或合资背景。汽车工业还处于相对垄断的状态。
从市场机会上看,涉及到汽车动力和控制的核心部分基本由境外厂商控制,中国的企业目前很难介入到此领域,而除此之外的娱乐系统、车身控制系统和安全系统等则存在极大的发展空间。
从技术上看,汽车电子是涉及到汽车和电子的交叉学科,要求动力学和电子学完美的结合。同时,由于汽车是个高噪声的环境,在设计中如何有效地解决抗干扰问题成为一个难点。
中国汽车电子企业要想尽快进入并真正占领这个领域,必须提高自身的技术含量,避免再走“制造工厂”的道路。同时,从整个汽车电子工业的发展历程分析,在发展的初期,政府的推动和支持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
分析一下汽车电子工业现在和未来的主要技术趋势:
- 总线技术不可或缺,在标准总线平台上开发产品也是降低成本的关键。目前,在中国制造的主流汽车产品中多数采用了CAN或LIN总线,而作为总线技术的发展方向,FlexRay尤其值得关注,其具备更强的容错通信系统。
- 由12V向42V供电系统的转移。受汽车不断电子化的影响,这种趋势已开始出现。42V的优势在于降低了电流,满足高电压应用的需求,如传感器、显示和音频等。在欧美等国家,12V/42V兼容的汽车将在2004至2005年推向市场,而纯42V系统汽车预计将在2007年试产。
- 无线技术的应用日益增强。包括2.5G/3G设备在汽车中的应用,以及在汽车小环境内、外的无线支持技术,如802.11p、WiMAX和802.20应用等。
- 线传驱动技术正在向传统的液压伺服机构挑战,并预计在2005至2006年首先在欧、美和日本等国推出,是未来智能化汽车的标志特征之一。
- 增强传统汽车电子系统的科技含量,包括汽车多媒体平台的开发、高清晰显示、高保真音响等。
- “好的质量+现行技术+有竞争的价格”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缺乏领先技术的不足。
作者:Yorbe Zhang
主编
《电子工程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