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半导体及电子产品市场的蓬勃发展已推动本地电子设计和制造产业链初具雏形。巨大的市场成为一股不可抗拒的吸引力,使得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都充斥着激烈的竞争。而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业界标准”和“技术先驱”的头衔更是所有参与者竞相追逐的对象,一项被公认为业界标准的技术对任何一家厂商来说都是赢得市场的重要砝码。
近期发逻辑分析仪探头设备领域的“业界标准”之争正可谓生动地验证了竞争的激烈。同时,此次争执也让用户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一家企业的“业界标准”之名究竟应由谁来赋予。
今年六月底,逻辑分析仪设备业界的一家公司发表了一篇新闻稿,文中将自己定位为数字设计应用中侦测技术领域的领先者。并声称其“软接触无连接器逻辑分析仪探头接口已经被逻辑分析仪制造商视作业界标准。” 但这一声明很快受到来自行业内的广泛质疑。实际上众多资料却显示,在该领域内的另一家公司-美国泰克先于该厂商推出此类产品而且真正拥有的业界标准之实,那么事实究竟是怎样的呢?据专家介绍,泰克在逻辑分析仪领域始终处于技术发展的前沿,同时拥有引以为豪的技术。与泰克相比,这家厂商在技术发展的步伐上确有一定的差距。
从时间上看,2002年4月1日,泰克推出了无连接器探头,包括有单终端P6860和差分探测器P6880,在此之前业界并无类似产品。数月后其竞争对手也发布他们的产品。关于这一点可以从这家公司自己网站上得到验证。2004年5月18日,泰克再次率先推出第二代无连接器探头,这次泰克将D-MaxTM探测技术应用到了全新的P6960和P6980中。这一次,泰克又走在了前面。(详见 )
从技术层面上看,一个需要注意的事实是泰克在开发第二代无连接器D-MaxTM 探测技术时,定义了一种全新的针脚间距,附加结点和布局,同时也保留了第一代产品中的差分信号设计。这一点可以清楚地从差分时钟针脚的定位中体现出来。这一定位参照了P6860/P6880的针脚分布。而其竞争对手的产品中同样使用了泰克为D-MaxTM探测技术开发的针脚分布,针脚间距和附加节点。
记者从有关方面了解到,在过去的两年中,泰克的许多客户向他们提出关于统一的针脚布局和附加节点机制的问题。鉴于客户在这方面的要求,泰克将其设计共享给一家业界领先的公司,并授权他们将信息传递给其竞争对手,希望以这家公司的影响力了来促成那些竞争对手开发与泰克标准兼容的探测器。这一协议的成果正是基于D-MaxTM 探测技术的统一的针脚布局和附加结点机制。
从市场的角度看,泰克一直在逻辑分析仪市场内不断以创新和领先的技术推动着市场的发展。泰克的这些投入也获得了广大用户的认可。这正是泰克重新成为这一市场领先者的原因(图1)。看来,当众多企业纷纷标榜自己是“业界标准”和“技术先驱”时,众多用户不得不从各个层面重新审视这些称号的可信度
附:泰克及竞争对手产品的设计
请注意泰克P6960针脚分布:位于两边的差分时钟在连接器上是位于同一侧,同先前的P68XX探测器一样,居于16位的中间部分:
请注意竞争对手的针脚分布:不同于他们以往的产品,这一次他们将差分时钟针脚对移到了同一侧,并且参照P68XX和D-MaxTM 的设计将它们居中:
泰克公司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