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电子制造业的目光再度聚焦中国,包括英特尔、英飞凌科技、飞兆半导体和日立环球存储科技等世界半导体巨头在内的厂商纷纷宣布扩大在华投资,总金额接近15亿美元。其中英飞凌科技、飞兆半导体和日立环球存储科技在中国的投资被认为是战略性的,因为这些公司在华的投资扩张预计将对其全球业务产生重大影响。这些大规模投资反映了中国作为全球电子制造中心的地位已经得到进一步巩固,而本地的市场和产业链更加成熟。这些半导体巨头已经认识到,中国的优秀电子工程人才和低制造成本是加强其产品全球竞争力的一个关键因素。
几乎正好是此次英特尔总裁Craig Barrett宣布在中国成都投资3.75亿美元兴建一座芯片封装测试厂的一年前,Barrett在马来西亚的槟城提醒当地的电子制造业界:中国和越南这样的国家在降低制造成本方面已经成为马来西亚强有力的竞争者。他呼吁马来西亚不要停留在原有的制造成本优势上面,而是要在制造之上提供更高的价值。
“我们需要大批受过良好训练的工程师来推动这个工业,而俄罗斯、印度这样国家在教育工程师方面可以成为马来西亚的榜样。”他当时说。尽管Barrett没有把中国当成是马来西亚的榜样,但英特尔还是在一年后把“赌注”押在了中国成都。
英特尔称,在成都建厂主要出于那里独特的战略地位、出色的教育体系和大量训练有素的员工。Barrett还强调英特尔在成都的投资是英特尔在中国总体战略的一部分。该战略包括研发中心、客户支持、封装与测试工厂、分销渠道、销售和市场支持、英特尔投资部门的战略投资等。英特尔没有具体透露其计划中的成都工厂的产品,但公司发言人John McKean称:“预定在2005或2006年开始运营的工厂很可能生产芯片组产品,但目前我们还没有完全决定。”
目前,英特尔在上海浦东还拥有一家封装测试厂,主要生产Flash产品。该工厂从1996年开始建设以来,英特尔已经投入近5亿美元。
全球芯片厂商排名第六的英飞凌科技这次在华投资显得更加雄心勃勃。英飞凌科技总金额为4亿美元的一揽子投资计划包括:2.4亿美元在苏州工业园设立一座合作的半导体芯片封装测试厂;4,500万美元用于扩大英飞凌在西安研发中心的规模;7,000万美元用于在华的信息技术和研发设施的投入。这些资金分配还将包括在上海设立英飞凌中国总部和软件开发中心,以及与一些大学成立联合实验室,研究领域包括汽车电子、嵌入式应用等。
英飞凌科技称,该投资计划的目标之一是要在未来5年里,使其在华半导体产品的市场份额达到10%。同时,英飞凌的重点将放在内存产品和安全移动通讯解决方案上,特别在内存产品上,其目标是拥有中国市场40%的份额。据英飞凌科技亚太私人有限公司总裁及执行董事罗建华介绍,目前联想是英飞凌科内存产品在区域内的最大客户,而联想占有中国电脑市场近25%的份额。在中国本地生产内存,将有助于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他还表示,英飞凌是世界第二大汽车电子供应商,而中国的汽车制造业目前正经历高速增长,英飞凌产品的客户德尔福、博世等已在中国有大量业务,因此英飞凌必须紧跟这些客户进入中国市场。罗建华举例说,目前在中国市场,4冲程的发动机正在取代2冲程的发动机,而4冲程发动机几乎无例外的需要大量电子控制芯片,这个市场之大可想而知。
罗建华还特别赞扬了中国的工程师,以西安为例,他说:“西安和新加坡有我们在亚太区的一流设计和应用工程师,西安宁静的环境对电子设计工程师来说是非常合适的。”他还表示,英飞凌在西安的工程师不仅为中国市场提供技术服务,而且可以为其全球客户提供技术方面的支持。英飞凌宣称,其在西安研发中心的投入还包括为当地的设计工程师提供当今一流的深亚微米设计工具,以开发最先进的汽车电子产品。
公司规模不如英特尔和英飞凌的飞兆半导体公司此次在制造工厂上的投入与前两家几乎不相上下。飞兆宣布其在苏州新工厂的投资将超过2亿美元,是飞兆半导体全球发展策略的基石,将对公司在中国和整个亚洲的扩展计划产生重大影响。另外,飞兆还计划设立一个环球技术创新中心,利用本地的优秀人才,协助客户有效地实施电源系统设计。
飞兆半导体(苏州)有限公司总经理欧良生介绍道:“我们在苏州的测试封装工厂已经可以生产合格的分立半导体元器件,不久,我们的工厂还将生产逻辑系列和电源芯片等模拟产品。此外,苏州的工厂将来还可以补充我们在马来西亚槟城和菲律宾宿务的封装业务量,而我们在苏州将要生产的产品在中国市场上的需求是极大的。苏州工厂有望对公司30%的营收作出贡献。”
欧良生也特别强调了中国本地人才的重要性和培养这些人才的承诺,“我们的工程师队伍大都在电子或半导体方面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根据各自的工作需求,他们将在本地工厂、亚洲或北美的工厂接受培训。我们的工程管理人员主要是由海外和本地的杰出人士组成,他们在业界都有很多年的经验。有这样一批训练有素的工程师和工程管理人才,我们对在中国的业务充满信心。”他说。
与飞兆半导体一样,日立环球存储科技公司最近在中国的投资也是属于“战略性”的。该公司宣布斥资数亿美元,将其全球磁盘生产基地迁往深圳,成为首家在中国开设磁盘生产工厂的公司。日立环球存储科技的产品尽管和以上三家半导体产品厂商有所不同,但其在中国“下注”的原因却是类似的,就是利用中国的人才优势和中国市场业已成熟的产业链来降低制造成本,加强其自身的竞争力。正如日立环球存储科技亚太区副总裁Pete Andreyev指出的那样,把工厂设在中国,其产品将更具成本效益:“首先,中国劳动力成本明显低于美国和日本;其次在物流方面,由于我们的工厂更靠近区域内的主要硬盘制造地,物流开销将更低;最后,我们的库存和库存管理费用可以大大降低。”Andreyev说。
他还介绍道,到2006年,深圳工厂可以提供日立环球存储科技全球磁盘产能的50%。“我要特别指出,我们深圳工厂的业务和中国大陆的整个PC产业有紧密的联系,这不仅表现市场和客户的层面,也体现在PC制造业方面。我们把在中国的业务看成是整个日立环球存储科技在全球事业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从长远来看,我们在中国的业务也是我们提高在全球市场上竞争力的一个关键。”Andreyev补充说。
作者:倪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