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促进中国整机企业从制造向设计转变,上游的IC设计行业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就普遍来说,中国IC设计行业与跟国外的先进水平相差还很大。芯原微电子公司总裁戴伟民指出,虽然目前中国大陆的本土IC设计公司数量已经不少,但总产值却还只是美国的1/38(指无晶圆厂IC设计公司的数据),台湾地区的1/10。在高速发展的同时,本土IC设计业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Fister: 中国IC设计业应向成功企业学习。
鉴于此,在Cadence公司举办的CDNLive China 2005论坛上,来自IC设计、制造、EDA工具等方面的8位专家围绕“从中国制造到中国设计——机遇与致胜策略”这个热门话题,与现场的数百位IC设计工程师一同探讨了中国IC设计业的发展道路。
走出发展误区,先市场后技术
在本土IC设计产业发展过程中,曾经掀起过一股开发32/64位处理器等高端产品的小高潮。就长远来说,这种做法本身无可厚非,但是许多企业似乎都醉心于此,让一些专家忧心忡忡。中科院EDA中心主任叶甜春表示:“一个总体的印象是:许多本地企业痴迷于使用最新的工具做一些与大公司产品相近的先进产品,但却忽视了市场和应用。”
工作的关系令叶甜春接触了大量中国本土的IC设计公司,尤其是中小型的设计公司。“如果是学术机构的研究人员这么做,倒是可以理解。”叶甜春说,“但是如果初创企业长期忽视市场回报,就会影响到企业经营,削弱竞争力。”他指出,这是目前本土IC设计业面临的一个最大的问题。
芯原微电子公司总裁戴伟民对此表示赞同。“做的出来卖不出去的尴尬处境一直困扰着本土IC设计公司。”戴伟民说,“我们看到这样一个现象:取得成功的本土公司并不是技术上最领先的,而是在市场营销上取得了突破。”
本土设计企业应该从这些成功的案例中得到启发。Cadence公司首席执行官Michael 表示,作为后来者,中国IC设计企业应该吸取成功企业的经验,避免走弯路。他举例说,英特尔的成功来自技术,但是英特尔本身在技术营销上的工作也非常到位。也就是说,企业需要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这非常重要。”他说,“你首先要了解市场,然后再考虑怎样提出一流的技术方案。”
站在代工厂的角度,中芯国际副总裁欧阳雄认为本土公司应该以市场为导向进行产品开发。欧阳雄目前领导着中芯国际的设计服务部,同多家本土IC设计公司都有着广泛的合作。他说:“我们当然需要技术突破,但技术突破可遇不可求。就目前来看,半导体行业的发展仍然是市场驱动下的发展,本土企业不应该总在追赶世界先进水平上耗费过多的精力。”
叶甜春建议,在高端市场,本土企业应该慎入。另外,他表示:“如果一定要做,应该首先进行面向应用领域的产品的开发,将工作重心放在为本土整机厂商提供解决方案上。”
发展伙伴关系,携手共同成长
2005 CADENCE中国用户大会
在合作开发、合作开拓市场方面,虽然国际同行的成功案例很多,但是对于中小公司来说,本土案例似乎更加具有借鉴意义。然而北大众志微电子总裁程旭教授表示,目前这种成功的案例并不多。叶甜春也指出,中国10大IC设计公司中,除了大唐、杭州士兰等少数本土公司外,仍然以外资公司为主。但外资公司在对中小企业的带动以及供应链本土化上发挥的作用有限。因此,他建议:“本土企业应该向台湾同行学习,中小IC企业之间自发的结成价值链,共同提供解决方案,绑定整机厂商。”
价值链的结成需要来自EDA软件供应商、IP供应商、IC设计公司以及晶圆代工等产业链各个环节上的企业共同协助。“例如,IC设计公司应该在系统厂商的指导下进行产品开发,设计时充分考虑到软件、架构等方面的因素。”Cadence公司亚太区总裁居龙表示。
由于本土IC设计公司的开发工作目前还主要集中在应用产品开发上,叶甜春敦促EDA厂商应该提供适合中小企业开发产品的解决方案,而不是仅仅提供高端的90nm甚至是65nm的开发软件。“EDA厂商关注本土企业的发展,应该在方法学和解决方案上提供更多的支持。”他说。
Cadence不久前推出了两款方法学工具套件Cadence AMS Methodology Kit和Optimization Methodology Kit for ARM Processor,分别面向模拟混合信号设计以及基于ARM处理器的优化设计。这似乎是对叶甜春建议的积极相应。Fister表示,新的方法学工具套件的推出令人振奋。“我们将模拟、数字和验证以及相关的方法学结合在了一起,从而在软件模拟和加速之间构建了一座桥梁。”他说,“新的方法学工具套件使得IC设计公司从重复的基础性设计工作中解放出来,从而将其主要精力放在差异性设计上。”
新工具套件的最大特点是将EDA工具、IP供应商、IC设计公司以及代工企业整合在了一起。“事实上,英特尔已经这么做了。”Fister表示,“我们现在只是将这种方法介绍到小公司中去。Cadence希望通过最大限度的整合帮助IC设计企业达到最佳效果。”
魏少军指出,虽然目前全球有数千家IC设计公司,但是很多公司的产品都非常雷同。竞争的结果使得进入市场时间变得重要,而这种为差异化设计而定做的成套工具,不能不说是一个创新。
“方法学套件第一次把高度复杂、需要很多人了解学习并掌握的庞大系统按照应用进行了一定层次的划分。这降低了使用这些工具的门槛。”魏少军说,“我一直在倡导芯片和系统的融合,套件工具的概念将有利于这种融合,今后系统公司可以更容易地参与到芯片设计中去。”
“方法学套件既然包括了一系列针对应用的工具,那它也一定集成了Cadence在相关领域如设计、系统方面的经验。”魏少军继续说,“在许多设计工作中,IC设计和系统知识都是分离的。新的工具套件将系统、应用、EDA软件、IC设计几方面的经验垂直的整合在一起,这对无晶圆厂IC设计公司来说非常宝贵。”
他指出,目前造成市场与需求脱节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IC设计同整机厂商的分离。而整合后的工具将能够拉近设计公司和系统公司之间的距离,加强两者的结合,从而推动整个IC设计和整机业共同发展。
作者:王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