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中国手机市场增长率继续保持在强劲的50%以上,手机销量已超过了1亿8千万部,其中约一半消耗在了中国市场,可以说手机现在已变成中国消费电子市场的主要推动力量。很自然的,这一市场的竞争也正变得非常激烈。对于在这一背景下的设计工程师而言,他头脑中必须很清楚以下几个问题的答案:未来一两年内什么样的手机才能继续保持对中国主流消费用户的新鲜感和吸引力?手机未来的发展方向有哪些?我们应采取什么研发策略来保持在未来全球手机市场的竞争力?
我个人认为,未来手机的发展方向不外乎以下三大类:一是继续将其它消费电子设备的功能融合到手机上来,如MP3播放机、数字调频/短波收音机、GPS接收机、信用卡、电子邮件收发和上网浏览,让手机朝着集语音通讯、数字娱乐、数据通信、办公和计算功能于一体的融合型方向发展;二是从多频手机向多频多模手机方向发展,亦即未来的手机不仅能在各种GSM网络、CDMA网络、PHS网络和WLAN网络中工作,而且能够自动自如地在各种不同的广域和局域语音/数据网络中根据需要灵活地转换,总的设计准则是让用户能更高效、更高速、更便宜和更安全地与位于全球任何角落的其它用户或公司保持更高服务质量的通信联系;三是从CCD/CMOS相机手机向电视/会议手机方向发展,亦即从目前的静态像片拍摄和收发向动态的实时视频交流方向转变。
就中国市场而言,第一类手机仍是目前中国手机消费市场的主流,它的主要目标用户是只关心通话质量和时间、通话成本、沟通畅顺以及娱乐的普通用户。我相信未来几年的中国手机消费市场仍将以这类手机为主,因为这部分市场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比较适合有较强批量生产能力的厂商继续在此领域发展。对于希望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的手机制造商来说,第二类手机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新的希望。因为对于大多数很少出差或出门旅行的公司职员来说,PHS(小灵通)+ GSM/CDMA的双模手机恰好满足了他们内心深处对'移动'+'更便宜'的市内通信综合需要,这就决定了这种双模手机已经具备了市场需要这一最大的开发动力。尽管PHS仍有室内覆盖率和服务质量差的缺点,但这已仅是量的问题,而不是质的问题。当然,这一市场的启动还主要取决于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主要电信运营商何时能真正有效实现两种网络的互联互通。幸运的是,网通副总裁冷荣泉最近已公开表示,与移动运营商的短信互通业务有望在下半年7月1号正式向市场提供。
第三类手机是人类通信从语音、数据、静态图像到动态视频交流的一个必然发展规律,它未来的主要目标用户是那些不太在意成本的高级商务和旅行人士。这些用户更关注的是:无论我在全球那个角落,我都要觉得好像我仍在办公室一样,既能收看最新的电视新闻报道,又能随时与同事或老板一起沟通和工作。这类手机尽管利润空间较大,但市场需求量不可能很大。而且它离真正的商业化至少尚有三年左右的时间,因为它需要3G以上蜂窝网络的支持。目前积极在这一市场开展预研的领先供应商主要在日本,如NEC、三洋、索尼和索尼爱立信,当前主要的技术挑战是电视信号接收模块的小型化和降低其耗电量。
对于中国手机制造商而言,尽管当前的研发重心仍应放在第一和第二类手机,但应该把眼光看得更高更远一点,一方面固然是中国市场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产生对更高端音/视频通讯手机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因为中低端手机的利润空间已很薄,而且更重要的是,海外竞争对手在这领域已先行一步,并期望占据这一高端手机市场的垄断地位。因此我们应积极进行预研和跟踪,并尽早确立行业和国家标准,以免到时受制于人。毕竟,今天看起来很高端的市场,也许过几年就很普通了。
作者:Jake Chen
执行主编
《电子工程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