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利浦半导体的CEO兼总裁Scott McGregor近日谈到:“中国手机和消费电子制造商正在增加芯片订单,SARS过后,他们大部分的库存都消耗殆尽。”
同时,中国的手机和消费电子制造商还在继续磨练自身的系统设计能力,尤其在手机设计领域,他们将逐步挑战那些全球领先企业。例如中国的康佳集团、TCL集团、宁波波导等公司正在紧追摩托罗拉、诺基亚和三星这些知名跨国公司成为中国手机市场上日益重要的角色。
中国本地制造商在低端市场优势明显,低成本和良好的销售网络渠道是增加市场份额的利器。但手机产能过剩已经在中国显现,这时候能否建立自己与竞争对手不同的核心竞争力就成为中国手机厂商要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有大量手机制造商,但据我们所知大部分处于亏损状态。”McGregor表示,“这些厂家需要认识到他们如何在手机产业链中进行增值,而不仅仅是快速进入市场。”
毫无疑问,手机的设计研发将最终转移到中国,韩国公司已经在中国投资的工厂中建立了部分手机设计中心。韩国Silicon7公司的首席执行官Woodward Yang认为,“中国手机设计产业在未来几年将会发展迅速。”
McGregor表示,如果手机逐渐向消费电子转化,中国目前的手机制造商明显过多,将会在市场竞争中淘汰一些,另外向国际市场进军也是中国手机制造商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这种情况现在已经发生,在泰国和马来西亚手机市场中,中国厂商东方通信已经与摩托罗拉并驾齐驱,东信是摩托罗拉的合作伙伴。McGregor表示,在这些第三世界国家的中小市场可以初步考验中国手机厂商的国际竞争力。
如果最廉价的中国手机中的芯片组和一些高档手机中的芯片组相似,那么摩托罗拉、诺基亚和三星等等的公司就无法以品牌推销他们价格昂贵的手机。
一些分析家猜测,质高价低就是中国手机能够战胜国外知名品牌手机稳步获得市场份额的原因。但在中国以外的市场,特别是在更高利润的西方市场,又因为中国产品素来被认为是次品,这种策略就行不通。
现在,中国的手机市场之战将继续主要围绕低到中端的手机展开,这将会占到本土手机出货量的绝大部分。象其他领域一样,中国的手机市场正在分化为廉价和款式新颖的两极。据悉,带摄像头和MP3功能的手机价格将会较高,而低端手机价格竞争依然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