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孔文
2006移动电视国际高峰论坛暨展示交流会会场热闹非凡,手机产业链上下游厂商代表齐齐到场。除了芯片、内容、终端等产品外,人们交流得更多的话题是:你觉得手机电视真有发展前途吗?手机电视的春天的确已经到来,只不过,在通往这个春天的“地铁”上,还有很多关键的“客人”还未上车。
手机电视的春天已经来临
手机电视有没有前景,直接关系到产业链上下游厂商的“钱”途。从理论上来说,移动电视的推出是手机技术发展的必经之路。 首先,短信、语音等传统业务已经趋于饱和,手机要继续发展下去,就必须寻找新的无线业务增长点。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随着数据传输技术的快速进步,内容增值服务是首选也是必选之路; 其次,借鉴媒体播放器发展历程可以看出,移动视频是手机增值业务发展的大方向。媒体播放器从录音机到随身听、CD机,到MP3,再到现在的PMP、MP4的成功过渡,表明了消费电子正在从“大个子”走向小型化,从音频走向视频。手机,作为便携式消费电子的先驱代表,必将遵循这一发展规律,手机电视也必将以其小型化、便携性以及丰富的媒体内容而获得人们的认可、青睐;最后,手机集成电视功能,不仅代表了科技的进步,也代表了一种时尚,而时尚往往都是大众所追寻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逐渐在转变。现在,80年代、90年代出生的小孩渐渐主导了市场的消费水平。这一代的消费者容易且喜欢接受新鲜事物(Walkman手机的成功可以充分说明这一点)。不满足现状、推崇事物发展的他们必将掀起一波手机电视流行高潮。
春天来了,“贵宾”还未上车
有业内人士指出“语音、短信业务属于‘雪中送炭’的业务,增值业务则属于‘锦上添花’的业务”。对于“雪中送炭”的业务,其红火和该业务的重要性有很大关系,所以很容易发展起来;而对于“锦上添花”的业务,对用户来说,重要性不很高,所以一定要从自身下足功夫,来吸引用户的使用。 目前,中国的手机电视还有很多关键问题需要解决。
手机电视标准方面,混乱的标准给芯片、终端产品定位造成了一定的困扰,也给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增加了复杂度。目前,在中国呼声最高的标准有韩国的T-DMB、欧洲的DVB-H以及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DMB-TH。前二者从技术的角度来看,都占有很大的优势,但昂贵的专利费用让终端厂商迟迟不敢下决定。韩国的T-DMB走到现在,已经获得了很多中国手机制造商的认可,但据悉,采用该标准的移动电视手机每部需增加60元左右人民币的专利费用。这对于中国的市场分布情况来说,负面影响还是很大的。DVB-H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而中国的DMB-TH芯片开发的步伐还未跟上其他两种标准,未能拨得头筹。
终端研发方面,手机电视也面临很多瓶颈亟待解决。硬件方面,恶劣的接收环境、干扰、功耗、显示质量、产品小型化等问题都十分棘手;软件方面,手机电视标准、音视频编码标准以及加密标准的不确定都让人头疼。
内容方面,开发商也下足了功夫。在本次2006移动电视国际高峰论坛暨展示交流会上,GGTV、紫荆神网等纷纷展示了其丰富多彩的手机电视内容。其中,由清华大学主导研发的紫荆神网提出了将广电网络、电信网络双网联合的概念,即广电运营商作为手机电视业务的下行网络提供商以及大部分节目的提供商,而移动运营商则为该业务提供上行网络,同时可以负责用户的认证、计费、业务定制、节目互动等等操作,通过BCMCS、MBMC等技术向用户提供点播业务,作为对广播业务的补充。该双网合作模式让移动和广电模式除固有的收益外,还可以推出诸如基于移动网络的广告,以及基于广播网络的低价下载业务模式。目前,日本的KDDI公司的OneSeg业务便采用了该种模式,且取得了较好的收益。该模式既保证了手机电视的视频质量,又实现了可定制化,不失为一种优秀的传输方法。
手机电视与3G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的庾志成明确的指出:手机电视需以蜂窝网传播手机电视为辅,广播网传播手机电视为主。这个观点,似乎和紫荆神网的理念不谋而合。
广播网发展到现在,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用广播网来传输电视内容,在质量上有一定的保证,而且广播网的节目内容较为丰富。而3G对于手机电视来说,可以起到用户定制、点播、鉴权和计费等作用。二者优势互补,方便更好的演绎手机电视内容。
从这个角度来看,手机电视不一定是3G的所谓“杀手级”应用,3G对于手机电视来说,只是一个辅助工具,二者并不完全捆绑。因此,人们不必把对3G命运的忧虑加到手机电视上。
综上所述,手机电视的前景广阔,但能不能成功,技术、标准、内容等是关键。只要技术层面上的“客人”们准备就绪,开往手机电视春天的地铁将立即启程!科技总是在不断进步,让我们乐观的期待这一天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