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竞争的标准组织证实,他们正在讨论将HD DVD和蓝光(Blu-ray)光盘格式合二为一。现在,他们必须面对的难题是如何协调这两种除了同样基于蓝色激光器外,鲜有共同点的不同机制。
来自美国广播协会(NAB) 2005年大会的消息表明,虽然谈判结果尚未明朗,但双方已经拿出2个合并这两种高清格式的方案。
其中一种是混合方案,支持利用Blu-ray录制,而HD DVD则用于ROM光盘。另一种方案则认为如果无法在整个物理格式上达成共识的话,就应在高层协议和光盘交互层上寻求共同点。
显然,双方都希望避免一场格式之战。索尼公司的新总裁Ryoji Chubachi指出,将两种格式推向市场会产生负面影响,这一观点在近期于东京举行的会议上得到了共鸣。
“从行业健康发展的角度来看,能够避免一场无谓的争斗当然值得欢迎。”松下公司存储媒介系统开发中心的负责人Shinichi Tanaka表示。
但这决不是朝夕之事,东芝HD DVD拓展部的总经理Hiroharu Satoh认为。他承认想象不出能够将两种不同格式统一的方法。
两种格式间的技术差异并非微不足道。两者都采用了蓝光激光器并支持类似的视频压缩格式。虽然Blu-ray尚未公布其选择,但相关人士推测两者可能会采用相同的版权保护机制。
图1:两种高清DVD格式的比较
两者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光盘结构上。为了追求更高的存储容量和可扩展性,Blu-ray采用了如下的光盘结构:录制层位于1.1mm厚的基底上,一个0.1mm的覆盖层用来保护录制表面。为了让光点准确聚焦录制层,Blu-ray采用了一个数值孔径(NA)为0.85的物镜。这种结构使Blu-ray光盘自成格式,对现有的DVD几乎没有承继性。
与Blu-ray相反,HD DVD对DVD的继承性是其一大卖点。HD DVD采用与DVD相似的光盘结构,都是将两张0.6mm厚的基板粘贴在一起;其NA值为0.65,略高于DVD的0.6。这种相似性使开发同时读取CD、DVD和HD DVD的激光头变得更加容易,而且还有助于光盘复制。Memory-Tech是一家光盘复制公司,同时也是HD DVD的支持者,该公司已经证实光盘生产线可以从DVD快速转向HD DVD。
旧案重提
将HD DVD用于ROM光盘、将Blu-ray用于录制这一分割应用的想法早先就曾被DVD论坛提出过,那时Blu-ray的支持者还没有脱离DVD论坛转而开发自己的规范。参加NAB的相关人士表示,此次HD DVD阵营在旧案重提。
对电影公司而言,混合方案不失为一种好选择,但他们对下一代规范有着不同的关注重点。华纳兄弟公司正在寻求低成本载体,而沃尔特迪斯尼优先考虑的是容量。
但混合提案带来了一些尚无法解答的难题,例如:怎样设计激光读取头来兼容不同NA的镜头?支持两个镜头的设备能否做得足够紧凑,以满足移动应用的要求?
另一种方案在不能统一物理光盘的情况下,试图在统一下一代光盘的逻辑层方面寻求共识。该方案对电影公司颇具吸引力,因为这允许他们以最小的努力编译一部电影,使之适应任一种平台。
这看起来会令消费者无所适从并使经销商的库存加倍。但是从电子产业的角度出发,下一代光盘的统一逻辑层是一个能够降低软硬件开发成本的实用方法。播放机制造商能够基于一组公共的应用编程接口(API)来处理交互问题。这一方法虽不能称之为完美,却可以加速下一代DVD的上市时间。
障碍重重
尽管双方想通过谈判避免格式之战,但两个好似无法逾越的障碍却在标准合并的道路上若隐若现。
首先是知识产权(IP)的问题。“我看不出如何折衷才能将一种技术的一部分与另一种技术的其它部分整合。”IP Action Partners的合伙人Stuart Lipoff表示。按照他的观点,统一格式的谈判不会成功,除非所有各方首先同意将所有专利在不收版权费的基础上整合,即东芝和NEC提交他们的HD DVD专利,而索尼、日立、LG、松下、先锋、飞利浦、三星、夏普和汤姆逊贡献他们的Blu-ray专利。
其次是所有参与者必须坐到一起,认同这样一个产品发展规划:以HD DVD开始,未来转向Blu-ray。“第二步很有必要,”Lipoff解释道,“因为HD DVD具有可利用现有生产设施的优势,所以它能更快地支持大量HD电影。但HD DVD的存储容量比Blu-ray低,因而令人担心在播放HD长片时能否提供观众所要求的质量。”
Lipoff表示,这意味着一段时间后,格式将向Blu-ray转变,即使这要求投入大量资金改造生产设施。
在10年前的首次DVD格式之争中,两大阵营之间的谈判也是在索尼和飞利浦做出妥协后才得以进行的。当时这两家公司的举动出人意料,它们撤销了原有提案,成功达成了一项共识:两家公司的IP将在统一的DVD格式中与包括东芝、时代华纳、松下、先锋、汤姆逊及其它公司的IP共存共赢。
虽然DVD论坛没能建立起一个所有DVD相关IP的一站式专利共享机制,但IP共享的理念推动了统一格式的发展。
整合途中的另一个障碍是微软。Blu-ray阵营正在基于Java的多媒体家庭平台/全球可执行多媒体(MHP/GEM)平台上开发了自己的交互式软件。而HD DVD阵营的全部高级软件是基于微软MSTV的派生产品之上。
“在软件方面,难以想象除了MHP外还能选用什么。”IP Action的Lipoff表示。他认为MHP很明显会成为电视领域的赢家,并强调MHP已经在欧洲得到了普遍应用,而且也是美国OpenCable应用平台(由CableLabs开发)及先进公共应用平台(用于未来交互式数字电视广播服务)的基础平台。
“MHP有现成的开发工具、经验和安装基础,无论最终何种DVD格式胜出,MHP都将继续发展下去,”Lipoff表示,“我无法想象会选取另一个软件平台。”
但另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业内人士表示:“微软绝不会放弃交互式HD DVD。这是它的核心和灵魂。”
在无需采用先进内容API的情况下,Blu-ray和HD DVD光盘格式仍可以按照自己的轨道继续前行。但电影公司已明确表示,下一代DVD格式不能仅仅满足播放电影,还必须具备先进的交互性和互联网功能。
作者:吉田顺子, 原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