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中国现在不仅快速崛起成为一个新兴的晶圆代工大国,而且近两年在IC设计领域也取得了许多令全球同行刮目相看的不俗成绩,不少大规模系统级产品不仅创造了‘全球第一’,而且系统应用市场也开始放量增大,可以说中国IC设计业的水平与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相比也毫不逊色。
为了帮助《电子工程专辑》的读者近距离了解中国IC设计公司是如何凭借他们独特的技术和市场发展策略取得这一成绩的,以及他们在克服面临的技术和市场挑战时获得了哪些发展经验和教训,电子工程专辑特别组织了北京、上海和深圳三地的采访力量,对位于北京、上海、深圳、香港、成都和西安的21家IC设计公司老总进行了特别采访,我们将陆续刊出访谈实录,以飨读者。
6、本期嘉宾:张辉,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副总裁
电子工程专辑(简称EETC):2004年贵公司主要开发哪些有自主品牌的产品?它们分别采取什么工艺进行设计?设计规模有多大?采用了什么设计方法?设计中碰到的主要技术挑战是什么?这些产品的主要技术特点又是什么?
张辉(简称张):04年我们主要开发的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PC多媒体芯片与移动多媒体芯片其中在移动多媒体芯片中,又分为音频产品与视频产品,分别应用在和弦、多媒体铃声以及嵌入式摄像领域,大部分采用0.18微米工艺。产品不同,设计规模也不同。产品特性:低功耗、高集成度、并兼具优化的成本。
EETC:这些产品主要针对哪些应用?它们目前的主要用户是谁?2004年订单量有多大?2005年订单前景如何?这些主要客户和潜在的用户对它们的主要评价是什么?
张:PC多媒体芯片目前的主要客户是PC厂家以及摄像头厂家,移动多媒体芯片主要面向移动终端客户,产品一经推出就能得到客户的认可,并对我们的技术支持表示满意。
EETC:2005年度你规划开发哪些的产品?它们主要针对哪些应用市场?你如何评价这些应用市场的需求前景?
张:05年计划进一步丰富PC多媒体芯片与移动多媒体芯片产品线。其中随着移动市场对多媒体音乐、视频的需求非常大,特别是即将发展的3G市场,对移动多媒体芯片的需求会成倍的增长,要求对新产品增加新的功能。
EETC:贵公司真正从事IC设计的人员有多少?你觉得贵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
张:大约有100多人,我们的竞争力在产品方面,低功耗多媒体芯片全球领先;此外在人力成本方面具有优势,能开发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
EETC:与台湾地区和韩国的同行相比,你觉得整个中国IC设计行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在哪些方面有了明显的变化?
张:中国有最大的本土市场,这是最大优势。
EETC:你如何评价2004年度上下游产业链对贵公司的影响?你认为今年这方面将会有哪些变化?
张:在中国,无论是Fabless公司与Fab厂之间,还是国内IC厂商与国内系统厂商之间的互动都有明显进步,更加有效。在产业链方面,比如04年我们与电信研究院、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普天,华为、中兴等公司成立了MMTA联盟,就是与产业的上下游公司紧密合作,并参与到标准的制定上来,这就从过去的跟随市场转到领导市场上来,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性。
其他IC设计公司访谈:
- 六合万通微电子:RF到基带与MAC层的完整设计能力
- 北京中科微电子:2005年订单量有望翻番
- 中庆微数字设备:锁定LED应用商机
- 中星微电子:低功耗多媒体芯片全球领先
- 中芯联合(北京)微电子:锁定MPEG视频编解码芯片开发
- 上海展讯通信:海归派加盟,欲与国际大公司试比高
- 凯明信息:重点研发TD-SCDMA终端解决方案
- 复旦微电子:深耕智能卡应用,布局电力电子产品线
- 深圳国微电子:锁定数字电视机卡分离解密芯片开发
- 四川登巅微电子:专注高速数模混合IP设计
- 西安亚同:05年开发针对遥控市场的SoC
- 昊元科技:发展电力线载波通信系统的中国“芯”
- 珠海炬力:瞄准消费电子和工业计量应用市场
- 成都华微:着力开发开发显示驱动和音频信号处理IC
- 北京弗赛尔:计划05年订单量翻几番
- 四川南山之桥:瞄准企业级数据通信与网络安全市场
- 成都威斯达:锁定高清电视视频处理芯片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