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在以“智·能融合 迈向碳中和”为主题的WAIC 2021智能趋势论坛上,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首任主任李俊峰表示,应对气候变化实质上是一场发展转型的竞争,中国必须从资源依赖转向技术依赖。
10日,以“智·能融合 迈向碳中和”为主题的WAIC 2021 智能趋势论坛在上海世博中心隆重举办,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以及科技企业代表汇聚一堂,为打造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经济体系开辟出一条更快速度、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的减碳之路。
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在实现碳中和道路上将面临碳排放量大、能源消费以化石能源为主、碳达峰到碳中和缓冲时间短等诸多挑战。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日前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强调,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自我国提出争取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以来,“碳中和”很快成为热议话题。在“碳中和科技创新路径选择”香山科学会议、中英工程技术绿色低碳发展论坛上,不少科技界人士对碳中和的科技路线进行了深入探讨。
“碳中和”目标一方面改变了行业的供需、竞争、政策、客户、供应商、产业链等环境与主体,另一方面也促进行业中的企业转变发展模式以应对环境变化并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