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BS的拓扑结构 PDS主要是解决建筑物中的话音、数据和图象的传输功能。但在一座智能建筑物中除了要传输这3种信息之外,还应能够传输低电压的传感器与探测器、人身安全与防范、消防、采暖通风与空调、能源监控、中央时钟等系统信息。在当地法规允许的前提下,通常把既包括话音、数据和图象传输的PDS系统,又包括BAS传输系统,称之为智能建筑布线系统(IBS,Intelligent Buiding System)。 IBS的布线结构是一种改进型的星形结构,由弱电室引出分支。包括集中管理的星形接线TC1、链接电路(TC2)、和冗余路径容错(TC3)。一个容错电路可跨接多个覆盖区。
(1) IBS中的电子设备,一般要安装在主装备室(ER)或某个弱电室中,集中管理的星形电路(TS1)要提供从电子设备到一个I/O装置的通道。接到I/O上的装置,可在弱电室中按桥式电路连接或链式电路(TC2)链接。从一个点经距离L接到另一个点的线路称为分支。支路可从一个星形连接的中心连接到一个I/O上,如果把星形连接节点连接到另一个地点,这个节点称为远程桥,而该连接电路则称为桥中继线。
(2) 设备链接就是各支路连接在一个序列上,后一个设备通过一段支路接在前面的设备上。这些支路的作用就象一条总线,每个设备都直接连到支路上。从设备到总线间没有线缆,由桥过渡。
(3) T形头连接是把几个设备连接到一根总线上的方法,星形连接是T形头连接的特殊方式
(4) 以上着些系统连接需要具有高可靠性,如果在布线被毁坏情况下仍要保持工作,这就需要有通过每个设备端点的冗余路径,通过两条不同的物理路径连接到传感器上。因为被传输的信号是低速信号,因此这样做是可行的,这种接法称为4线容错电路,对于一些故障(开路或断路)系统仍可工作。冗余路径容错电路是通过把一连串的设备连接到两个信息出口而构成的。这两个信息出口是按星形布线结构连接的,并且提供作为冗余路径布线的一部分的水平线路,并把这两条水平线路连接到弱电室去。容错线路上的设备和信息出口可以在一个或多个覆盖区内,这取决于设备密度。冗余路径容错线路可以跨越几个弱电室,如果设备集中在设备室里,那么冗余路径按线可以从设备室延伸到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弱电室。垂直干线中地冗余路径要求有分开的垂直干线电缆。设备除了在弱电室处可以桥接外,也可以在信息出口处进行桥接。
2、 BAS设备电缆布设 由于进口的BAS设备一般都是按18AWG电缆而设计的,所以如果采用24AWG电缆就必须经过转界装置才能连到BAS控制器和其他它的设备上去。现场制作的铲形按线片就是用来端接24AMG电缆的端头,采用6号螺丝钉连到BAS控制器的接头上。在某些情况下,作为桥接配置连接线时,需要有如电阻器一类的作为连接之用的附加元件。 对于建筑物中BAS系统的消防、保安和出入控制系统和空调系统,应把4对电缆分组并做上标记,标明一个分组中各线对的极性,每个BAS设备至少应使用一条4对电缆。在垂直干线系统中,IBS信号、话音和数据信号能共用一条电缆,但不能共用一个扎线组。IBS信号在垂直干线中要分开扎线。水平子系统中的IBS信号不能与话音和数据信号共用一条水平电缆,所有IBS信号传输可采用标准的24AWG非屏蔽双绞线,每一BAS系统信号传输应用分开的4对电缆。对于声频信号(扬声器、电话)和一些模拟输入/输出电话都应用护套隔开或分开布线。采用双绞线将其两端分别对应压上铲形接线片,端接与设备和终端(如烟尘探测器)的螺丝钉下。如果需要采用一种线端电阻器(EOLR),则把它放在链接最后一个设备的螺丝钉接头上。一条3类或5类双绞线电缆是有4对非屏蔽线组成。每条线路上的电流值可以相同,对于24AWG电缆上电流的允许值是很重要的一个指标。
(1) 在60℃时,24AWG4对线电缆的任一导线上最大电流必须小于或等于3.3A。
(2) 24AWG4对线电缆的所有8根导线上的电缆总和必须小于或等于3.3A。 BAS设备工作时所跨越的电缆长度受功率、信号衰减和时间延迟的限制。确定不了24AWG电缆的电缆长度指标,必须对BAS设备加以分析和测试。仅受功率要求限制的电路距离可换算为24AWG与18AWG电缆电阻之比,受信号衰减或时间延迟限制的电路需要进行传输测量。在对数情况下,最大的电缆长度会用18KWG电缆短一些。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1138号
